本报讯(记者 侯继军 通讯员 朱娜)今年以来,靖江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,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,持续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。1至6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.79亿元,增长4.4%;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82.17亿元,增长80.8%;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19.59亿元,增加值192.77亿元,分别增长5.0%、8.6%……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。
项目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。上半年,靖江全力攻坚项目招引建设,新签约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4个,计划总投资524.8亿元。4个百亿级项目加速推进,8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,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。成功申报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泰州主功能区,总投资22.8亿元的深国际智慧物流港区开港运营,临港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出效益进一步提升。
上半年,靖江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,锻链升级步伐有力。船舶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成功签约,省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,亚星锚链建成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,新时代造船、新扬子造船两大龙头造船企业获评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”,上半年预计实现船舶出口总额24.2亿美元,手持订单排期至2028年。
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改革不断深化,上半年累计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989.2亩。完成技改投资36.6亿元,占工业投资比重达28.7%,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,大中技术、富天江入选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。26家企业获得2024年度首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。
聚焦“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”,靖江提出,前瞻布局、久久为功,努力实现“产学研用”创新生态优、“专精特新”领军企业多、“云网数智”质态效益高、“海陆空天”现代产业强的生动局面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绿色发展、改革开放、人才引领等方面综合实力、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,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破题、全面起势,形成明晰可行的现实路径和比较优势;到2030年,制造强市、人才强市、数字靖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、成果显著,成为泰州乃至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。
靖江市委书记、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说,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、系统工程,下阶段,靖江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发力:以科技创新为先导,培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生态;以实体经济为根本,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稳固支柱;以改革开放为引擎,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;以绿色安全为基底,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保障。“靖江市将坚定信心、鼓足干劲,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,在勇挑大梁中展现担当作为,全力以赴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、经济增长主动战、乡村振兴推进战、城市品质提升战、民生幸福持久战、安全生产保卫战等‘六场战役’。”
在项目招引建设中,靖江将结合“船车机电”产业基础,谋深抓实龙头船企两个重大项目,保障一批省重大项目高效推进,力争全年“三比一提升”项目新开工40个、新竣工25个。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,拿出更多实招硬招靶向出击,服务企业稳运行、加大投资增后劲、促进消费添活力,推动经济持续恢复、动能持续增强、预期持续改善。同时,持续深化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,加快建设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“靖江样板”。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采取更多暖心举措、实施更多惠民工程,让发展的“民生含量”更足、“幸福指数”更高。